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在能源新都塞北榆林的黃土地上,在文明曙光與紅色基因傳承的文化厚土里。
一支成立于2010年的建筑鐵軍——陜西建工第九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建九建集團)
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屬地陜北到面向陜西、走向全國的蛻變。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披荊斬棘,十年砥礪奮進,十年光輝歲月。
一批批真拼實創的九建人用心血與汗水、喜悅與淚水、激情與夢想,參與和見證了企業開疆拓土、波瀾壯闊的創業發展歷程,也在不斷奮斗進取中收獲著屬于自己的幸福。
為了隆重慶祝陜建集團成立70周年暨陜建九建集團成立10周年,接下來,我們將陸續推出十佳伉儷系列專題報道。
他們是人人稱贊的恩愛夫妻,伉儷情深;他們是企業中的職工楷模,互相成就。
攜手奮斗,便無懼風雨。執子之手,成立起一個簡單卻豐富,深情又細膩的家。
或許聚少離多,或許酸甜苦辣,或許你儂我儂。
但是,無論身在何方,你永遠都是最深的牽掛,他(她)永遠是你自豪與學習的榜樣。
今天,我們要走進的便是集團十佳伉儷之一的李一鳴、王巧霞一家。
2009年7月,對李一鳴來說是生命中最難忘的夏天。
這一年,剛剛離開校園的他,北上榆林加入陜建集團陜北公司,開啟了在人生道路上大干一番的新征程。也是在這里,遇到了相伴一生的那個她——王巧霞。
初識是在一次月度綜合檢查中,沉穩寡言的李一鳴一眼就注意到檢查組一行中干練爽朗的王巧霞,卻沒有勇氣多跟她說上幾句話。
然而,緣分卻總是妙不可言,“媒人”朱磊的牽線讓兩人愈加熟悉。
從相識到相知,王巧霞這才發現,沉默的他氣質儒雅、神采奕奕,每每引經據典的神來之筆更是風趣之中透漏著文雅。
彼此的契合讓這個成長于甘肅,畢業于山西的大男孩,第一次“孤注一擲”,打定主意要從她眾多追求者中“脫穎而出”,在陜西安個家。
看到她當時用著的老舊手機,那時剛剛畢業的李一鳴,節衣縮食攢了好幾個月工資還沒捂熱,就換成了一部最新款的手機。
王巧霞感動又心疼,這個出身農村的男孩沒有積蓄,為她傾其所有,還有什么值得猶豫呢?
帶他回家見父母后,母親擔心距離太遠嫁過去吃苦。
老實憨厚的李一鳴不善言辭,只能通過行動去證明自己。主動到幾里路外幫家里挑水,第一次上門的他一挑就是近20桶,這個踏實不浮躁的年輕人就這樣走進了王巧霞的生命里。
從普通員工到項目經理、分公司副經理,從一個人一路走來變成了一日三餐四張嘴的溫馨大家庭,10年對李一鳴和王巧霞來說,不只是一個數字,更是寫滿真拼實創故事的幸福奮斗之路。
男兒立志出家門,干勁十足建工程
2013年,入職不到五年的李一鳴便憑著年輕好學、干勁十足、踏實認真的實干作風,一路從工長成長為技術負責人。
時值馨苑小區項目剛剛組建,作為年輕一代的代表,李一鳴被集團委以項目負責人重任、挑起了大梁。
帶著一股“擰”勁、“拼”勁和新婚妻子“好好干,好好照顧自己”的深情囑托,奔赴施工一線。
在這里,李一鳴不僅遇到了角色的轉變還遇到了從業以來最大的考驗。除土建施工外還要同步完成水電安裝、裝飾裝修等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因為初期的人手不足,他更是身兼數職,既要緊抓生產進度、把控項目質量,還要保證十幾名施工人員的衣食住行。
作為當時九建集團青年一代的代表,他不僅擔負著項目建設的重任,還承擔著新入職的十幾名大學生的培養工作。
往往是全天候駐守工地,一邊鉆研預算成本、工藝研究、重點難點,一邊帶著一幫見習生扎在現場指導學習,甚至是材料進場驗收和現場施工都得手把手的帶著。
“上了戰場都一樣,大家都是戰士”,就這樣他身先士卒帶領著一群“青年軍”圓滿完成了馨苑小區項目的建設任務,更是一舉榮獲了省級文明工地稱號。
2018年,連續扎在一線從事了近十年施工現場管理的李一鳴,憑借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綜合實力,被集團選派至延安,擔任新開工的延安博物館項目經理,已是分公司副經理的李一鳴毅然領命,第一時間扎到現場。
在這里,全新的總承包模式、復雜的造型工藝等各種困難擺在眼前。
是大大小小幾十種需要新學習的工藝,是數不清的一個人寫著、記著、背著、拆解、鉆研、驗算、裝配、檢測的夜,但他依舊堅持著?!白鳛橐幻沤ㄈ耍苡梦业膶I知識為城市建設、為企業發展做一點貢獻,我很自豪!”
九建兒女多奇志,一路相隨守小家
王巧霞是五公司黨政辦公室主任和團支部書記,也是工程鐵軍中出來的“鐵娘子”。
但要問她心中的英雄,那便是常常不回家,一回家就是半夜的丈夫李一鳴。
理工男出身的李一鳴也是一個“悶葫蘆”,平時和妻子的交流也不多,很少準備浪漫時刻的驚喜。
在王巧霞看來,他就是“基建狂魔”一個,為建筑而生的。
同為九建人的王巧霞心中也是時刻秉持著自己決不“拖后腿”的韌勁兒,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關心職工生活、維護職工利益、豐富職工生活,增強單位活力...每一項工作都干出色干出彩,2020年,她負責的五公司團支部更是一舉榮獲陜建集團總公司“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
回憶相識、相知、相守的點點滴滴,丈夫缺席了很多重要時刻,結婚紀念日、生日、產檢、生產等等,但王巧霞甚至丈夫的愛是最深沉的。
一如懷二胎洗澡時,剛剛趕回家的丈夫在門口的溫情守候。細數他們愛情里有多少感動,大概都是這些“愛我的話不說,愛我的事都做”的小事。
結婚8年來,李一鳴還是那個當初會早上打電話叫起床,深夜一點多跑100多公里給她送藥的少年。
“我在陜西,他在甘肅,一定是很特別的緣分,大學畢業一起到九建工作10余年,并肩作戰、幸福奮斗,我們的交集大過了榆林-延安-西安這幾百公里的分離”。
夫妻同心共奮斗,攜手拼搏創未來
夫妻都是“圈里人”,日常狀態是聚的少、離的多,但一加一大于二,冷靜的他、火熱的她,聽話的他、絮叨的她,愛家的他、顧家的她,相互扶持相互成全,都是最好的彼此。
家中2個寶貝生活的操持,都落到王巧霞身上,大寶貝總是會因為見不到爸爸而很想他,一邊摸著心口一邊說“我有點小傷心”,王巧霞總是溫柔的告訴孩子“爸爸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媽媽和你一樣都會想他,但也會感到驕傲”。
一個是全身心地撲在工作崗位上,一個是事業、家庭兩肩挑,王巧霞、李一鳴一家真拼實創的奮斗姿態,也讓他們在拼搏的路上越走越遠,收獲滿滿,家里的書柜更是擺滿了榮譽證書。
李一鳴的全國“優秀項目經理”、省級優秀項目經理、科學技術推廣人以及集團勞動模范、先進個人等等,王巧霞的集團最忠誠的奮斗者、勞動模范以及陜建集團總公司優秀共青團干部等榮譽稱號。
雖然他們夫妻二人只是九建這個大家庭中成百上千名九建奮斗者的一員,但他們并肩奮斗雖苦猶甜,一同站上集團“勞動模范”領獎臺的時刻,便足以讓一切黯然失色,仿佛講臺之上就是他們伉儷并肩、幸福奮斗的“20平米世界”!
星光不問趕路人,相信未來的幸福屬于笑對生活的他們,屬于真拼實創的九建人!
|